中国工业在胶片上起舞
这里是中国工业装备的摇篮,这里承载着几代工业人的梦想与未来,这里就是上海汽轮机厂,在这片动力无限的热土上,有三代摄影人,用他们的热爱、用他们的执着、用他们的相机记录下了中国工业一个甲子不间断的记忆。别人眼里平淡无奇的生产场景, 却在他们的镜头里,总能魔幻般地变得神奇,尽展工厂之美、精品之美、劳动之美,让观众为之赞叹,怦然心动!
这是一个传承、励志、温情脉脉的故事。时光回到1953年8月30日,65年前的那个夏日,中央正式决定,上海通用机器厂更名为上海气轮机厂。当天,上海通用机器厂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。这一天,喜欢拍照的年轻宣传干事小冯也挤在拍照人群里。领导要求大家遵守秩序,不要随便走动。有着摄影敏感性的小冯感到上海汽轮机厂命名挂牌是个重大新闻,应该把这一历史时刻保存下来。当领导宣布“上海气轮机厂正式成立挂牌”后,小冯马上挤出人群跟了上去,拿出相机迅速调光圈、对焦距,“抢拍”了一张挂牌照片。当时,有人对他说:“小冯,你这是违纪,不可以到处走动,你这么做要受违纪处分的”。这番话,吓得小冯心咚咚乱跳,脸色发白,话都讲不出来了。后来还是有关厂领导和军代表说:“今天是大喜日子,拍就拍了,不要难为他了。小冯的心这才放了下来。”事后,为了既不“惹是生非”,又保存好这张“抢拍”来得珍贵照片,小冯冲印好后,珍藏了起来。而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,是在2008年庆祝上海汽轮机厂命名55周年时才得以问世。今天,这张珍贵的照片便展示在汽轮机厂的陈列室里,向每一位参观者讲述着这段难忘的历史。
在漫长的岁月里,小冯变成了老冯,冯老拍了一辈子工业题材的摄影作品。他说,“成功的经验只有一条,就是抓住工业产品和工人之间的联系”。机器雄壮,厂房壮观,但主角并不是它们,而是它们的创造者。如今,已86岁高龄的冯老,在退休的那一天将女儿叫到身边,对她说:“女儿,希望你继续用相机记录中国工业的发展和腾飞。”冯老的女儿我们一直尊称她为冯老师,40多年前,冯老师放弃了在外人看来不错的工作,女承父业,毅然捧起照相机,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她父亲所在的上海汽轮机厂担任了专职摄影师。
有人说,“在企业里好照片都给冯老拍完了”。但,汽轮机产品的精美,生产场面的壮观,工人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令冯老师感动。怎么才能拍出企业的质感、气势和产品晶莹透亮之美呢?冯老师经常说,“好照片里一定要有活的东西”。为拍摄钢花飞溅的壮观场景,她可以从凌晨两点来厂,几个小时聚精会神地守候在滚烫的钢炉旁,只为迎接钢水出炉时刹那间的辉煌;为表现工人忘我的劳动热情,她背着相机,凝视着雄伟的车间,在工人专注的神态和旋转的机床旁寻找灵感,一小时过去了、两小时过去了……许多工人下班了,她还痴迷地泡在现场,捕捉稍纵即逝的最佳视角、最美光线、最生动的表情。
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像“达芬奇画鸡蛋”的故事一样,在拍过无数张工业照片后,冯老师的构图显露了她自己的特色。或许只有像她这样一位经年累月在车间基层,机光电声中穿梭行走的女性摄影师才拍得出来如此的照片。至今,我还清晰地记得,冯老师退休的那天,把她的侄女小冯叫了过来,并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时代在发展,企业在进步,希望你继续用光影的力量记录中国工业的辉煌”。小冯这个90后的女孩儿,如今也手持相机穿梭在工厂的各个角落,追寻着前辈的足迹,书写着新时代的梦想。
非常喜欢一句话:这个世界本没有奇迹,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,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,你就是奇迹!三代工业摄影人毕生所追求的就很简单,无非尽量想让枯燥、单调、外行人不会多看一眼的机器表现得“美”一点。而“美”的得来并不简单,需要的是耐心、恒心、信心以及不忘初心的信仰。一个甲子的时光,三代中国工业摄影人,正是怀着这份信仰的力量,让中国工业在胶片上尽情起舞。